海纳百川 去粗取精 大道至简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中华哲学与西方哲学本质区别是什么?

发布:尤德才2024-05-15 条评论 条浏览分类: 互相交流

厦门   尤德才
 
  就我而言,学到知识,约80%是西方,中华哲学文化约占20%,就明显感觉到中华哲学文化所展现的“大格局与视野”。即中华哲学有广度但欠缺深度。西方文化则是置身于深度格局,但缼欠广度和视野。中华哲学侧重系统,是形而上哲学。西方哲学文化注重具体,是形而下哲学。中西哲学文化是互补关系。
 
      西方大哲黑格尔说:“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几千年来,西方哲学虽然大师辈出,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学,西方哲学一直受困于形而上学。就是这些问题你最终无法解释清楚,或这些问题你怎么解释都行,但怎么解释也都有问题。
 
      所以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才会说“哲学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康德也认为不存在的哲学的公理。物理学家霍金同样感叹说出“哲学已死”的论断……。从古希腊的先哲们如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哲学中斯宾诺沙、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一切有价值的、值得肯定的精深的特殊原则,但它不能形成形而上哲学体系。史上绝大多数所谓的哲学家,基本上都处在盲人摸象。
 
  也就是说,西方哲学至今还未找到“哲学形而上学”的科学哲学理论体系。从古希腊哲学探讨的本体论,到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探讨的上帝存在的证明,到近代认识论话题,从培根归纳法,到康德先验,到波普尔证伪,到库恩范式对真理知识的确定性话题,从没有固定的核心形而上学,以至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就需要一个超然形而上的理论体系(第一哲学)解决哲学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形而上学通常被视为“第一哲学”。离开第一哲学,就会出现西方哲学那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哲学无对错。正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中指出: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
 
   形而上学是最基础的部分,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到底是什么?
 
        在没有电子显微镜之前,我们无法知道原子是什么,原子论是形而上学。但在有了显微镜之后,原子又可分解为质子与电子,中微子与光子,乃至宇宙中相对最小的粒子……。这时“原子论”从形而上学,哲学转变成形而下学(如科学)。因此,作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是指更为本质更为深刻以及更为凝练的表现出哲学核心及思维的东西。有没有一个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如物质、精神、理念,存在等)的搭建,演绎出的一个通古今、通中西的“哲学超然形而上的理论体系?”
 
   这个超然形而上的理论体系,并非来自发明,而是发现和挖掘。这就是世界最古老的书、天下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书,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写了,整个成书过程是“人历三圣,世历三古”;堪称天下第一书。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中华哲学,一开始就已经完成了中国哲学形而上学的理论的体系,称之为《易经》。如图
 
 
 
         在中国,形而上学这个词是由中国哲学本身自身固有的、本然存在的。也是讨论存在者这一普遍的万事万物的共同概念之上而产生的,并通过“象、数、理”的符号图形及及思维方式探索宇宙奥秘。这在《易经》之中得以清晰地展示,那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它是中华哲学其最本源的形而上学,讨论的是在具体的万事万物之“上”共有的本质的“道”,与西方哲学中的“理念”、“逻各斯"、“数"、“存在"、“先验”、“绝对精神”等概念、内涵、特征更为丰富。
 
        “道”是中华哲学和文化之根基。它贯穿中华哲学文化的始终,诸子百家等整个中华哲学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丧嫁娶、起居风俗,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如“亲道,君道,臣道,师道、剑道、茶道”等等,哪怕做儿子要守子道(也就是孝道了),妇人要守妇道……。“道”似内涵极小,外延却极大,属哲学的最高范畴。一个“道”字,让中华哲学文化站在了世界文明的最高点。
 
       中华哲学是第一哲学在于“万物归一,以一贯之。万变归宗,万理归道,道遍万物,道法自然"。以象丶数丶理求其本丶求其根丶求其源丶求其性丶求其质丶求其真丶求其理丶求其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开始就已经完成了中国哲学形而上学的理论的体系,讨论的是在具体的万事万物之“上”共有的本质的“道。
 
   纵观西方哲学史,从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和巴门尼德的“逻各斯”、“数”和“存在”思想;再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开创了的实体学说、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的“神即自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洛克的“心灵白板说"、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休谟对因果关系认识的的颠覆、康德对理性自身的考察,通过三大批判和两个世界的划分(现象界和自在之物)、一直到黑格尔关于世界的逻辑结构的演绎便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问题,可说是从古希腊到西方传统哲学巅峰和集大成者。都在讨论一个问题,统摄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什么?现象背后是否有一个更为本质的本原。上帝是否存在,真理性的知识要如何确定。这一切的背后,其实就是中华哲学的“道”在左右着。但是西方哲学没人清晰地说明这个“道”究竟是什么?
 
   “道”是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开放演化系统的理论基础)。万物之中皆有“道”。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中说,道是创生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中产生的。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不断发展变化着,其中都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那个“道”在左右着。老子的《道德经》仅次于中华哲学之根的《易经》,是中华哲学最高端。老子对《易经》的阴阳之“道”的哲学思想加以展开阐述,追问的是哲学终极问题。对“道”认识所到达的哲学高度至今没人能企及。
 
      道、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不仅是世界最古老,最博大精深。也是最单纯、最简洁,最精炼,最抽象、最核心、最准确,最基本元素、最具有普解性的哲学思想。最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是哲学的元知识、元理学。堪称是欧罗巴古人所云:“形而上学”是科学王冠上最美丽的那颗宝石,是科学与哲学的完美统一。
 
  《易经》所表现出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西方文化的《圣经》。其哲学思想一开始的时候就以完美的形式完成了,不仅有哲学,而且是以最高峰以及终极的形式存在体现着。不会出现西方众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家们,推陈出新不断、丰富而浩瀚的哲学思想理论丛林现象。正如欧洲世界著名学者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唯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几千年,迄今仍有价值。”《易经》一以贯之的存在,是世界哲学史的奇迹。
 
   《易经》作为中华哲学之所以最具普世性,超然形而上的“第一哲学”,就在于“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宇宙密码作为开放演化系统的理论基础来演化万物。由阴阳组合成八卦,由八卦叠合成六十四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产生,生长,衰老,寂灭,万法归宗,再回到新的产生,时刻不停的轮回循环。作为开放演化系统的理论基础,完美解决哲学中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可知论与未知论、唯心唯物之间关系……。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分为多的系统构造清晰表达,这样的元理系统,“象、数、理”的符号图形表述及思维范式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
 
       举几个例子,现代最前沿的系统科学产生复杂系统概念。反映《易经》哲理太极图就可以看作是对复杂系统的一个简化模型。是把世界千变万化浓缩为两个因素(阴阳)的太极图一个简单的系统模型,化繁为简,即所谓“大道至简”。但它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从简单系统模型产生复杂行为和复杂系统模型,即八卦互相叠而成六十四卦,再互相叠可千,可万,成千上万,乃至无穷无尽……。同理,每一个事物都分阴阳。阴阳里再分阴阳。这样推下去,可千,可万,成千上万,乃至无穷无尽。也可以从复杂行为和复杂系统模型产生简单行为。“大道至简”不正是混沌学要探索的结论吗?古人智慧让人拍案叫绝!
 
       外国的数叫做数字、是死的,中国的数叫做(数理)是活的,很多数都蕴含深刻的哲理!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用现在的话说即“造化”(创造和演化 )。易以阴阳两极为数值、过则生变、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就是二进制的基础(1和0),是数字信息化最早的种子。正因为阴阳(1、0)“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开启了计算机与互联网时代,短短70余年,已成为了今天人类离不开的信息时代。你说西方数学1+1=2神奇,还是老祖宗阴阳(数理)1+1≠2演变万物更神奇? 谁更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
 
    目前有个怪现象,凡崇尚科学的,皆认为形而上荒涎;却不知道,形而上也是科学,是科学中科学,可称为第一科学。形而上是关于认识论的一门学科,是对人的理性认知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深究,主要用于探究考察那些不能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存在形式,例如本质、真相、规律、方法、可能性等。
 
    2017年7月20日,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终于被华裔科学家张首晟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命名为“天使粒子”。
 
      其实“天使粒子”叫法不准确。因为马约拉纳费米子是很特殊的,一般的粒子都是既有正粒子又有反粒子,比如电子与正电子是不同的。但是,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特点是正粒子也是反粒子。所以,天使与魔鬼集成在同一个粒子身上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粒子的取名也可以换成“魔鬼粒子”,意思也是一样的。
 
      为此,台湾何庆林博士把“天使粒子”称之“太极粒子”才是准确表达马约拉纳费米子特性。因为,《易经》哲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和阳),亦阴亦阳,阴阳分不开。不也显示《易经》太极阴阳哲理思维可以扩大认识对研究的思路和视野,可以促进和提高事物发展规律研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先导作用的价值及科学性吗?不也再次证明《易经》是科学与哲学完美统一!超然形而上的“第一哲学”
 
      同时,《易经》 太极图的(象、数、理)的概念性和综合性的系统最能表述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状况。促使人们掌握系统的、辩证的思维,从而是解决辩证法长期留下的问题,即哲学大师黑格尔所说:“从来造成困难的总是思维,因为思维把一个对象的实际上联系在一起的各个环节彼此隔开来考察”。 同时,也解决辩证法理论本身的完整性与叙述辩证法理论方式的矛盾。
 
      这是因为《易经》的(象、数、理)系统模型的信息量远高于西方哲科的文字图形的信息量。用另一套评价事物运动发展、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关系、人的自然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环境)之间作用的相互关系的标准。如平和(平衡)、和谐、太过不及、有余不足等等,解释社会事物运动发展可能会更科学。更能解决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象,象不尽道的1+1≠2演变万物的社会科学难题。
 
      面对宇宙层面混沌的复杂性,以及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相互影响,西方实证科学(哲科思维)就显得无能为力。人类只能测量得到可测量的物质形态,却很难测量不可测量(意识、情感,道德伦理、生命的内在因素)、市场经济那只“无形的手”等精神等无形因素。为此,西方哲学科学不可能建构"终极真理"的完美理论。
 
       也是说,西方科哲逻辑思维太强,可能会影响悟性思维。《易经》、《道德经》、佛学等东方思维虽没有西哲逻辑思维强,但更能悟出事物的本质。执着科学逻辑思维不一定是件好事。因它不是以系统观去思考问题,而是企图透过把整体分拆成部分,误以为只要把所有的部分都了解了,就可以得到一个整体的认识。结果愈钻愈深,愈研愈细,结果把人思想意识、精神性、和社会性给忽略,在微观计量中迷失了,无法寻找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无法较为全面认识真理。
 
    如果不借助类似“易学”模型、用《易经》的(象、数、理)的言、象、意的系统思维去对事物研究观察和研究,在方法论上就有局限性。因为多维宇宙、社会、人性的复杂性,远超出人类的哲思冥想。《易经》 “象、数、理”系统哲学辩证思维可以扩大认识对“真理”研究的角度和视野,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可以促进和提高事物发展规律研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可能导致出现认识论上的革命,更能达到主观和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处理“言”之表达的有限性与"道"的无限性(高维性)的冲突与问题,是低维通向高维的思维范式,最具系统性和普世性,中华哲学是形而上学,是第一哲学。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条评论

  • 匿名
点击我更换图片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