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去粗取精 大道至简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发布:尤德才2023-06-04 条评论 条浏览分类: 互相交流

厦门    尤德才
 
        昨天,《如何认识真理?》一文,有网友质疑,你自己信吗?真信吗?如何应用《易经》象、数、理系统模型解决社会问题、真理如何确定等等,这里就“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来阐述社会科学的《易经》概念性和综合性系统模型,请网友不吝赐教!
 
       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管理理论。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管理过程学派、权变管理、行为科学学派,以及系统法、数学分析法、管理任务法、经营理论等计量学派等。在此期间所产生管理理论丛林现象使人眼花了乱。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更不用说什么是管理本质。
 
管理本质是什么?
 
       不管是管理学,还是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和丰富。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危机。即使数学这样最为严密的、最为科学,今天也面临着第四次危机。即涉及数理逻辑学、悖论、形式数论公理系统、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证明论(元数学)的危机。更不用说是比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的社会科学。
 
       本人认为,解决社会科学危机最终还是要回到哲学上寻求解决。可能要从宗教和东方神秘主义中所蕴藏的真理得到启迪。本人是一个“无知者无畏”的人,认为最有可能要从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中得到启迪。
 
       《易经》的奥妙并不在于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卦象,而在于它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成为人们观察世界、解释世界的工具。里面蕴涵了诸如“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对立统一”等人与万物应相互和谐共存的大道理,博大精深。
 
        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中处处充溢着“和谐”之理,都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不断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刚柔相济,上下相应,自然融通, 展现了大自然动态统一及和谐有序性。和谐处处可见,都在《易经》系统和谐的哲学里。在太极思维是一种和谐范式思维,是指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揭示和谐性、平衡性、协调性、有序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以追求事物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模式。
 
        我以为,《易经》的“和谐”演化系统价值观,最具有普世价值。不仅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也是管理学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存在,社会组织系统是由“阳”(如硬件中制度、结构、目标战略等有形因素)、“阴”(如软件中共同的价值观、公民素质、技能、风格等无形的因素软件)、环境(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社会心理、甚至国际环境等因素)三要素所构成的,缺一不可。软、硬件阴阳失调,或系统软硬件不能适应环境(达到多层次的系统动态和谐)都可能造成系统的解体或崩溃。如图(易经管理模型)。
 
 
         简要说明,《易经管理模型中》的系统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类似于中国《易经》的太极图的卦象,是一种系统、开放、动态发展的模型。而且研究的“取向”不同,各种观点的价值就存在于其选定视角之内,即对选定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价值,管理系统中的每个变量就有不同的内容。
 
        譬如:共同价值观在不同的选定对象,不同的环境,可表现:宗旨、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组织文化、意识形态等精神结构中的东西,是一种系统、动态发展的模型。
 
        或者说,构成《易经管理系统》的要素完全可比“8-S”要素(类似“八卦”要素)多些(或少一些)。选择“8-S”要素是因为过多的要素就难于系统地掌握,过少则可能漏掉某些重要事情,“8-S”模型的目的不是要吸引学者专家来研究的“固定模式”,而是想要提供管理者发展一个认识和直接跨越他们的组织的复杂性的有效途径。如管理者有意识到改革一、二因素之后,他必须考虑调整其它的因素,从而在具体问题上找出明智的选择,零敲碎打只能收效甚微至或无济于事,即起着理论工具。适用各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社会,研究范围很广。深者见深,浅者见浅。
 
        在管理上,没有完美管理制度结构和管理方法,只有持经达变,与时俱进,以达到系统各要素的“和谐”。因为,不同组织系统因为规模不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管理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关键在于“和谐”管理。组织系统之间子因素越“和谐”,组织效益越高,实现组织目标可能性越大,产生1+1>2功效越强。同理,组织系统和环境也可看成是一个整体,组织系统是阳,外界环境是阴,相适应则产生1+1>2,反之亦然。
 
       事实上,在各种管理理论中,都包含了和谐思想。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美国工程师泰罗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也是被人指责最没“人性”的泰罗的科学管理也包含着和谐思想。
 
        泰罗工程师在1912年在美国众议院所作证词说:“在科学管理中,劳资双方在思想上要发生的大革命就是:双方不再把注意力放在余盈分配上,不再把盈余增加到如何分配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增加盈利的数量上,使盈余增加至如何分配盈余的争论成为不必要。他们将会明白,当他们停止互相对抗,转向一个方向并肩前进时,他们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出来的盈利会大得多的盈余,完全可以做到即增加工人工资也增加资方的利润”,由此可见,泰罗的科学管理看起来象是贯注于生产率问题,但是贯穿在他的著作中的主题思想却是强烈的和谐思想,强调劳资双方之间发展一种相互依存的利害关系,一种“和谐的合作”,社会才能和谐富裕。
 
        拿破仑之前法国的军队,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会享受、最不会打仗的军队。但拿破仑如何将法国的军队变成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并不是法国人的素质提高了,而是把军队各方面“和谐”得好。同理,诸葛亮的“八阵图”也一样,“和谐”才能产生1+1>2的战斗力。
 
        美国的之所以强大,我以为,不在于她比其他国家更为聪明,而在于美国“阳”的硬件(分权与制衡机制等政治制度较为完备和合理)与“阴”软件(基督文化价值观、公民文化等因素)的“和谐”,可说是美国“强大”的基础。从而使美国的公民素质、公民文化环境、移民社会和人才优势、法治精神、创新机制、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互补、社会改良机制、言论自由与批判精神等自我调控的和谐机制逐渐增强而强大。
 
        日本员工积极性、敬业精神世界闻名,企业就具有很强的活力,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成为和谐富裕的发达国家,堪称世界企业管理最高成就的象征。我以为,其巨大成就主要来源于有关“和谐”引导着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禀议决策制等所谓日本企业管理成功四大支柱。日本人的伦理观的本质之一是儒家“以和为贵”等思想精髓被日本人汲取,从而使日本企业职工爱公司如家,很强的归属感(中国企业最缺乏是归属感,大都只是依附感),为公司发展而全力工作。典型的论语加算盘说就是提倡道德经济合一,即以论语为企业经营理念之本体,以算盘作为企业经营的工具,运用西方民主宪政和科技创造财富,战后30年内就赶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系统内环境不断变化,今天和谐的系统,明天不一定和谐。不同企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变化、企业规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管理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
 
         譬如,使日本的企业能在世界崛起,成为和谐富裕发达国家的日本“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等所谓日本企业管理成功四大支柱,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挑战。关键要与时俱进,持经达变,以达到系统内外各要素的“和谐”。系统“和谐”才能产生1+1>2,不“和谐”产生1+1<2,这即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和谐管理本质。
 
       总之,管理没有完美只有和谐!管理方法没有好坏,只有和谐。无论从那个系统看,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和谐”总是没错的。“和谐”是民主与法治的和谐、公平与效率的和谐、活力与秩序的和谐、和谐最具有普世价值,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的终极目标。“和谐”是管理的本质,改革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组织或社会。
 
附:
 
如何认识真理? 
 
http://bbs.tianya.cn/post-no01-539149-1.shtml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条评论

  • 匿名
点击我更换图片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