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尤德才
本人在国企工作10多年,下岗后又到外资和私企工作一段时间,最后自谋职业开店又20多年。现就国企为什么要“混改”,提出个人看法,请大家多多指教!
搞活国有企业是一个历史性和世界性的难题,这是由私企、国企特性及人性所决定。
因为,私有制企业因其“自负盈亏”,经营不善倒闭,倒霉的是老板自己。因此,本身就具有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免疫力功能。工人的劳动报酬较能按劳、按能力分配,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完成组织目标。而且对管理者要求也不高,因为人们心理契约规则:企业是老板的,老板拿什么都应该,做什么是他的事,我拿什么都不该,遵守规章制度是应该。
国有企业是国家,大家的,领导是公职人员,必须廉洁奉公。如果人们心理契约、期望得不到满足而用较低工作绩效和消极表现,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再好的制度也会产生变形。而且,国有企业领导不仅要有经营管理能力,还要具备政治家素质(政治是众人之事),以应付上下左右的挑战。
也就是说,发挥国有组织(公有制)的优越性,需要很健全民主法治体系,很高的公平公正环境,对管理者的品德操守和管理才能要求也很高。否则,公有制(如国企)的优越性不仅不能发挥,反而更容易产生腐败、无效率。但现实上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很难有较高的公平公正环境,所以国企是容易产生腐败和低效现象观点没有错。
但认为国企不应该存在,无法破解,也不敢苟同!
任何国家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造就私企和国企等。正常情况下,私企主要以利润为主,通过纳税回馈社会。国企主要以公益、国家利益为主,利润为辅,造福大众、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即使到今天,美国这种最开放的市场私有经济中,仍有国有组织存在,美国的邮局虽然年年亏损,却仍然没有私有化。
言归正传,国企为什么要“混改”?
首先,要清楚国企改革目的是什么?否则,理念含糊,朝夕令攻,会使企业患“脑震荡”。
国企改革目的是什么?40年前讲得明明白白,即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国企如何搞活,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企业活力”?
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揭示出,一切自然系统都存在着自组织机制和过程。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例如,人类社会比动物界自组织能力强,人类社会比动物界的功能就高级多了。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新陈代谢的能力。一个社会或组织越有活力表明它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新陈代谢功能越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也就是说,不管是国企、私企或股份制企业是否有活力,表现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敬业精神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灵敏而准确的反应能力、果断而及时决策力的行动能力的竞争能力。
即:企业活力是指企业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能力、协调综合能力,使其更有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挑战,使组织能持续有效的发展。这即是企业管理的目的,也是国企改革的目的。
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及理论滞后实践等原因,40多年的国企改革仍不尽人意,不仅国有经济效率仍然低下,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创新能力不强等仍然制约国企国际竞争力。如果不是在国家行政政策保护下占据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国企的经营效益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 当下,国有企业基本上已进入官僚管理危机时期。
什么是官僚管理危机?
一般组织的生命周期要经过初创时期、个人时期、职能化时期、官僚时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官僚危机、死亡(或变革重生),参与管理(如股份制、民主法治)等阶段。但是,社会组织和人虽有生命周期,所不同的是,组织的发展可以长久,或者经过一个停滞时期,还会继续成长。因为构成组织的人可以新陈代谢,不断循环向更高组织形式发展,而人和其他生物则做不到这一点。篇幅关系,可参考本人30多年前,发表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1991年11期 《企业组织成长中的进化与改革》一文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G199111018.htm (杂志只刊登本文约20%的内容)。
如果一个企业组织机构臃肿、官职增多、人浮于事、组织缺乏共识和凝聚力、创新精神泯灭、士气低落、管理人员素质下降、繁文缛节、资任推诿、行动迟缓、急功近利、面向内部,缺乏社会性,忽视质量和效益等。大致判断这样企业组织已进入官僚管理的老化阶段。 官僚管理危机晚期表现都是缺乏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缺乏自我调节、自我新陈代谢,自我修复的免疫力功能,缺乏活力进入老化状态,出现生命力衰竭现象。
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理论滞后实践等原因,国有企业基本上过早进入官僚管理危机阶段中,从而加剧或引发各种各样的危机。如低效与腐败、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缺乏公平公正等种种危机。对于问题常常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难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挑战。不及时有效的变革,长期积累各种矛盾可能因偶然事件爆发而进入动荡、或解体。国企改革的结果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问题。
国企改革思路在哪里? 如何解决国企官僚管理危机?
我以为,国企改革的思路关键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能创造规律或用其它规律来代替,违反规律必受规律惩罚。
今天, 国企大都进入官僚管理危机阶段,其问题的解决,不是小打小闹的改革,或在旧的体制,或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去寻找解决之道所能解决的,其难度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的国企改革,说改就改。今后的国企改革必然是不好改和难改,势必遭遇到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庞大不想改的的“即得利益者”的阻力……。想拖延和侥幸心理,只会酝酿更大问题,只会种下更大隐患,导致社会系统更大的动荡。我们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譬如,对不少老牌国企,因机制旧、竞争力弱、包袱过重、积习难改之际,财政兜不起、银行帮不了、股市也容纳不了,甚至严重的资不抵债,混改又没人接,这些包袱重、效益差、产能过剩的国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赢家,扭亏增盈不可能等所谓“僵尸企业”,要妥善处理让其关闭。
尤其,当下国有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过高,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把被地方政府、国企占用的资金,更多地释放到实体经济、有绩效的经济部门,以减少更大损失浪费。如何妥善处理“僵尸企业”问题,兼顾社会和谐稳定,考验着政府的智慧与能力。
但对于机构臃肿、官职增多、人浮于事、效率不高、包袱过重、市场反应慢、资金问题……这些经营管理上等弊端国企来说,放开民间资本乃至海外资本入股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改善国企的经营模式及治理结构,解决国企官僚管理危机,让国有资本具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国企才可能变革更加有活力。相对于关闭国企、或私有化所产生社会政治经济的风险来得小,俄罗斯“休克疗法”就是例证。
国企进行混改可以实现产权多元化,借助外部资源和能力、实现战略业务协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市场化激励机制、符合企业发展规律、有利于解决国企央企官僚管理问题,增强国企活力,以便提高企业效益。同时,化解国企债务带来的金融风险这不能忽视的环节。
现代社会,一个没有股份制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国家也难富强。为什么世界有活力的知名企业为什么几乎都是股份制企业? 推行股份制(混改)也符合企业发展规律、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借助外部资源和能力、实现战略业务协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市场化激励机制、以便提高企业效益。英国的国有电力、煤矿改革为股份制;日本、德国的国有铁路实行民营化,都是为了解决单一国有制、国家垄断的管理成本太高、效益太低、政府负担太重等弊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干预,不一定需要以国有经济为基础。
人类与其说受其工具的限制,不如说受其思维观念的限制。在哥伦布之前,关于地球的圆的这一点,已经讨论五百多年。哥伦布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把一个抽象概念变成实际的内容,就使人类能利用现有技术从事更伟大的事业。
中国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源于40多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掀起了一次全国范围内崇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解放了思想,并由此取得共识和妥协。以猫论、摸论、先富论、不争论等等(在特定情况下,是一种智慧和妥协),超越意识形态纷争,摆脱官员和国民的思想僵化和教条,化解各种各样阻力,形成一定共识,从而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繁荣富强的序幕。
今天深化国企改革同样需要解放思想,健全民主法治管理体系。从“抓大放小”朝向抓“重”放“次”,进行资产债务重组,实行多种混合所有制。允许国企破产,或改成非国有企业等方式,进行实现国企转制。设立类似全民基金机构进行保值增值,用于社会和下岗职工医疗养老保障中……。才有希望减少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兼顾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要再纠缠“姓资姓社”会延误改革时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