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去粗取精 大道至简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成功的改革不一定有效

发布:尤德才2024-05-20 条评论 条浏览分类: 互相交流

厦门    尤德才
 
         回顾中外历史,乾隆是大清最强盛期,而乾隆之后就日薄西山;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武帝之后,西汉就迅速衰亡; 秦始皇统一六国可谓是千古一帝,但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为什么那么短命才16年?
 
         法国路易十六的改革,不仅创造了法国经济最繁荣时期,文化艺术也空前繁荣、而且在当时欧洲国家中一枝独秀,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对法国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然而,法国大革命却爆发了,路易十六最终蒙难于革命的断头台。此后法国迁延一百余年的社会政治持续动荡,直到1958年的戴高乐“第五共和”才算是大体稳定下来,法国人民为此吃尽了苦头。都是改革成功不一定有效的案例。
 
        有效改革不仅指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做得好坏有关,也要有利于社会和组织长期健康和谐发展,以及社会组织成员积极性、责任心、公民素质等心理状态有关。改革成功往往带有很多的短期和表面行为,问题根源不一定有解决。改革有效的组织和社会是不需要强人或伟人。
 
        比利时无政府已超过500天,社会秩序仍优于许多国家;日本首相换了一个又一个,七年7个首相,而社会也不会出现动荡,经济和社会秩序一点不乱;在枪支泛滥平均每人拥有超过一支枪的美国,美国政府曾多次没钱关门的情况下,社会也不会出现动荡,美国民众“情绪稳定”,国家依然稳如磐石;美国阿拉斯加州塔尔基特纳市在“猫市长”斯塔布斯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好的体制,良好的公民素质,即使动物“猫”也能当市长。也不会出现“国不可一日无君,人亡政息”的现象,或一个国家政府停止运转,导致社会混乱和动荡。
 
        什么原因使东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改革和管理较为有效”?我以为,关键在于这些发达国家长期注重公民教育结果和较为健全的民主法治体制。 公民教育和民主法治是东西方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这些发达的国家,在课堂上常有模拟法庭和选举之类,社会上也可耳濡目染。对宪法的学习及民主、法律、人权的基本内涵历来作为公民教育的第一使命来完成。让公民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较高的公民素质,使之建立较成熟的民主法治体制。促使执政者和各政府部门必须倾听民意,重视民意,维护公众的利益。创造出更公正、更持续稳定发展的民主法治社会,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秩序。以及即使频繁更换国家领导人也不会造成剧烈震荡或出现人亡政息。基本上遏制官员贪腐,基本上杜绝坑蒙拐骗泛滥,即使有也能最短时间发现,并可以纠正。
  
       试想,有了公民教育,让民众知道公民权力、责任和义务等公共意识。加上健全民主法治体制,公民权力得到切实保障。公民自然而然履行当家作主的权利、责任与义务,自然天天会与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作斗争,权力自然而然就会被关在笼子里,腐败才能被遏制。历史上还需要搞“三反五反”、“四清运动”,会出现“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唱红打黑”等那么多的政治运动吗?
 
       “运动治国”往往是“运动误国病民”。虽然政权或权力得到巩固,但不可能长久。因为,它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隐藏问题,酝酿更大问题,只会造成恶性循环,种下价值观混乱、内耗、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隐患。
 
        把改革成功和控制的管理当作是有效的改革和管理,是模糊改革和管理目的。割裂改革管理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与改革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相违背,与管理本质是“和谐”是相违背,从而降低了改革和管理的价值地位。同时也弱化民主法治,不利于组织和社会健康发展,甚至种下组织动荡的隐患。
 
        综上所述,不难明白本人为什么始终认为,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关键是如何面对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又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根据国情,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借鉴国外成熟的公民教育和民主法治经验与成果,摸索出一条符合传统文化和大国国情的公民教育和民主法治体制,社会才能持续稳定发展。这一宏大时代课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公民教育观和民主法治理论问题,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课题。注重公民教育与健全民主法治体制决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附: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条评论

  • 匿名
点击我更换图片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