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去粗取精 大道至简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幸福的本质是什么?

发布:admin2023-06-05 条评论 条浏览分类: 互相交流

厦门   尤德才
 
         我以为,“幸福”的本质是指所思所做处于和谐状态中。即幸福是处于与身心和谐或等所思所做的和谐状态。和谐才能产生1+1>2幸福状态,越和谐幸福感越强。不和谐产生1+1<2不幸状态。
 
         如饿时,有饭的人就是幸福;渴时,有水的人就是幸福;累时,空闲的人就是幸福。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关键是身心所思所做与所处环境是否和谐。
 
幸福主要特性:
 
        一、幸福是动态的,因时因环境不断变化。今天“幸福和谐”了,明天不一定“幸福和谐”,我们经常看到某些名人明星结婚时,现场郎才女貌、恩恩爱爱,合家欢乐所展现的幸福画面,可曾几何时,又痛苦地吵着要离婚;贫穷时,财富增加幸福感越强,但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最终可能出现人们的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甚至开始腐朽堕落了,人们越来越空虚或无聊,幸福感越来越弱。为此,人们就要在精神修行等非物质财富方面追求,使之与财富和谐,幸福感才会增强。
 
         二、幸福是有层次的,没有标准。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环境不同,对幸福期盼也不同,境界也不同,追求物质与精神比例也不同。关键是与所思所做与所处环境是否和谐。
 
        有人说有汽车别墅才叫幸福;或有人的幸福是找份好工作;有人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子孙满堂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拥有很多金钱就是一种幸福;科学家和游戏玩家以自己所迷醉的领域中驰骋为幸福……。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总结出幸福三个层次,第一种,追求财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幸福。第二种,政治生活。参与公共事业、参与政治活动也可以实现幸福。第三种,思辨生活的幸福。
 
       这三种层次,可以归纳为:动物层次幸福、常人名利层次幸福、圣人智者精神层次幸福。
 
        1、动物层次幸福:即追求财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如果以物质金钱的成功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作为幸福的标准,这种幸福往往是短暂的,并易成为欲望的奴隶,难获得长久的幸福。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有一句名言: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就像是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很难有长久的幸福,荣华富贵解决不了精神的空虚。
 
        2、常人名利层次幸福:追求荣誉,名利权力。但这些取决于外界授予者,而不是自有的,被动的。荣誉和名利权力也要相应承担责任的压力,甚至在名利场上的角逐会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但幸福应该是人们固有和自由的,而不是轻易能被取走的东西。有没有一个办法,没有外面给予荣誉名利也很开心,而且天天身心自由,做自已喜欢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3、圣人智者精神层次幸福:这是一种求知和追求精神信仰的生活。其意义在于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超越动物性,不致沦为行尸走肉,身心和谐是幸福最高层次,其幸福更能持续长久。孔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指惟有读书求知的思辨生活才是为自身的选择,读书可以随时随地,不会出现打麻将打牌“三缺一“状况。不靠外物外界给予的幸福更能持续长久。如学佛的法喜,即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禅乐,它比七情六欲的乐,更微妙,更持久,更真实。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精神被后人所传颂就是这个理。
       
      事实也如此,佛祖、老子、孔子、庄子、弘一法師等古今中外智者圣人,大都放下美好生活,不被外在物质名利权力所束缚的,选择一条看似痛苦的修行之路,却享受那种无法言语,自由无拘遨游宇宙太虚的快乐幸福。灵魂是不死不灭的,修行提升灵魂层级,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三、获得持久幸福两个原则
      
       大道至简原则:生活越简单,活得越轻松。有钱人未必幸福,但智慧的人会寻找到幸福。悟道之人,逢苦不忧,是遵循古人讲,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真正智者不会以物质金钱和奢侈生活作为追求幸福的标准,注重享受精神生活的日子。今天住茅草屋里,很快乐;明天有机缘住在五星级饭店里,一样也快乐。否则,人生肯定有高潮、有低谷,当我们低谷的时候,回不去了,你可能就崩溃了。宽裕而简易知足生活更易获得持久幸福。
 
     追求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攀比,追求时尚、花天酒地的物质生活。原因在于是比别人过得更好时,快乐就远离我们了,压力就越来越大了。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主要原因是把钱、物质享受、追求时尚这个奴役工具刻在灵魂里了。盲目的追求物质的享受,追求品牌服装车子,不知不觉中沦为了物质时尚的奴隶,于是各种各样的奴隶,车奴、房奴、卡奴,什么奴都来了。还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虚伪和哄骗。失望烦恼空虚就无法避免,让人活得心力交瘁,并把孤独寂寞看作不能忍受的生活而痛苦。而智者会把独处时的寂寞作为一种享受,自得其乐,远离烦恼,使人更加睿智和幸福。能否安宁独处也是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度,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心灵更会处在永久祥和之中。 
 
        2、中道中庸原则:孔子的“中庸中道”不是数学上的“中值”,而是从人的理念、情感和行为等层面去强调要适中、适度。既不要过度与放纵,也不要不及,过度和不及都被称之为恶。如自信就是骄傲和自卑的中道中庸,骄傲是一种过分的状态,而自卑又是一种不足的状态。自信才是最为适度和适中的最佳状态而获到幸福,骄傲自卑会影响幸福和社会和谐。
 
       又如人的欲望,西方人认为,欲望是满足幸福的源泉,激发进取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欲望是善。但佛学、印度哲学则认为,欲望是挫折和烦恼的根源,欲望是恶。其实,欲望本身无所谓善和恶,说欲望是善或恶是有条件的。若从事物发展方面看,欲望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事物发展,是谓善。若欲望放纵,造成人们的对立抗争爆发,导致生命和自然的破坏,或欲望不能实现,造成挫折和烦恼,欲望由善变恶,是谓恶。 遵循中道中庸原则有利于心灵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从而获得更持久的幸福。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条评论

  • 匿名
点击我更换图片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