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尤德才
最近,拙写《姓资姓社之争可以休了》、《如何论证“姓资姓社之争”荒谬性》、《三论姓资姓社之争可以休了》等文,遭到不少网友质疑。 如“再不争,就迷路了”、“为什么怕争论”、“真理越辩越明”等等,现就“不争论”提出个人看法,望网友不吝赐教!
在中国,如此关注“姓资姓社”问题,在我们的邻国,仍至世界各国都是罕见。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特别是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不搞主义之争,有利于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正因为邓小平的务实智慧,为避开各种矛盾并容易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和理解,化解各种各样阻力,防止延误改革时机,提出“不争论”思想。目的是超越意识形态纷争,摆脱官员和国民的思想僵化和教条,从而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繁荣富强的序幕。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日的辉煌。
特别长期闭关自守,造成人们思想僵化,教条主义,愚昧、偏激、缺少包容,往往是只问立场,不讲是非,、“文革思维”还占主流的环境下,这样争论会有结果吗?何况改革理论滞后实践,“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共识、思想混乱,争论更易异化,社会群体从分化走向了隔阂、疏远、分裂与对立。甚至出现胡风、梁漱溟……有独立思考、有见解人的悲剧,这样事例还少吗?
因此,有些事情可以先做但先不要说,以免争论而延误改革时机,误国误民;不争论目的是要倡导实干兴邦,反对无谓空谈和争论。譬如,世界上,哪个国家还在纠缠于姓“资”姓“社”,争了几十年不仅没结果,反而影响社会和谐、延误改革时机,不利于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适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指中指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
特别是公共权力介入学术争论,问题更复杂了。学术和思想最需要独立思考。公共权力介入学术争鸣,往往就不是在探索真理了。真理往往掌握有权利的一方,可以组织一百个学者批倒一个学者,阻碍发现真理,学术研究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受到伤害,最终导致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学术界乱象丛生。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修正主义、改良主义、民生主义、人道主义、虚无主义、机会主义、极左、极右、左倾、右倾……种种主义让人眼花缭乱,貌似高深,实则是假、大、空、浅、陋、泛,争了几十年都没有结果。
邓小平比胡适更加深切感受到无谓争论给社会带来危害。在南巡讲话说:“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也就是说,有些事情可以先做但先不要说,以免争论而延误改革时机;有些事情先争论,有共识再做,减少阻力,利于改革顺利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物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相对的而不是绝对。
网友说,“真理越辩越明”没错,问题目前缺乏健全民主法治体制、及官员和国民的思想僵化和教条、缺乏公民素质的环境下,越辩反而会阻碍改革开放共识。
当下,只问立场,不讲是非的偏执狂处处可见,“汉奸”、“卖国贼”“阴谋家”等帽子,网上到处飞。论坛上,一方说话不礼貌,另一方马上以牙还牙骂回去,甚至不停地进行人身攻击。新生事物一露头,各种棒子就会挥舞起来。必然造成多少改革家、有独立见解的有识之士的悲剧产生,这种例子还少吗? 此时争论更易造成社会群体从分化走向了隔阂、疏远、分裂与对立。
当然,不争论不是反对“争论”。理论学术界仍然一样百家争呜。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不仅是公民权利问题,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环境下,才会有真相,争论才不会被异化,通过争论形成新共识。才能有效防止社会群体从分化走向了隔阂、疏远、分裂与对立。如果有言论自由、学术自由、没有思想垄断,“大跃进”和“文革”这样的大错误根本就难出现。
所谓“不争论”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特定的环境下而言,不争论是一种权宜之计的智慧。当然,要取得共识,解决问题,关键在于邓小平所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亡党亡国。”
事实上,本就不应该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宪法法律条文敢说自己是“私有制国家”、或“资本主义国家”、或“市场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是人为杜撰的,“姓资姓社之争”是个陷阱,至少是误导。此时,“不争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