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去粗取精 大道至简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孔子思想是民主思想

发布:尤德才2023-06-12 条评论 条浏览分类: 互相交流

厦门    尤德才
 
    长期以来,许多国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妨碍了中国实现民主法治转型。甚至认为孔子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不能兼容,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本人难于苟同。这既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解,也是对民主的误解,孔子思想也是民主思想。
 
      孔子思想在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尊孔,目的用孔子的思想理念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倡导民主和理性,提升公民素质。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通过法国的传播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正如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孔子思想是理性,民主和公平”。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法国1795年宪法所附《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孔子思想对民主和提升公民素质做出巨大的贡献。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人等等。
 
       孔子思想为什么是民主的?因为,人类任何一种文明社会制度,如果不是建立在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再优越的制度都会随着人类本身道德的败坏而异化。尤其是民主法治高度依赖孔子的道德伦理(仁爱、诚信的法治精神、宽容妥协(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仇必和而解、和而不同等孔子思想)的公民素质和文化为基础,才不会因理念或政见不同分裂社会,导致混乱,甚至异化成民粹,影响社会和谐与进步。很难想象充满着“胜者王败者寇”的思想意识形态的社会,会注重公民教育,构建有效的民主法治。
 
        孔子为什么推崇“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也是孔子和中华文化的最高理想。 《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有三个含义。。
 
       一是“天下为公”,即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权力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本质特征吗?有比民主法治更能体现“天下为公”的管理体制吗?
 
       二是“选贤与能”,即指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孔子强调民意的重要性,所谓“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选贤任能是孔子最早提出的任人主张,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即德才兼备;难道民主不是“选贤与能”?
 
        三是“讲信修睦”,民主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孔儒思想之所以能代表中华文化,在于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精髓(诸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而不同、仁、义、礼、智、信、勇、忠、孝、慈、中庸、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伦理背后,隐含的价值取向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并成为指导性的原则,与中华文化价值核心的“和谐”最为吻合。以消除欺诈,止息争斗,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是民主法治所必需的公民理念和文化。
 
        这里,解释网友质疑历代帝王为何吹捧孔子,孔儒学主宰中国统治思想二千年,为何不能走向“民主?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自汉朝董仲舒将孔儒政治化,朱熹将孔儒教条化,其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等中华文华文明。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从经典中消失了。孔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双向(阴阳)文化,而不是后来儒学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的单向文化。已对孔孟思想等中华文明进行肢解和变异,而非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本。儒家思想往往成为奴化愚民教育,阻碍民主法治及科学的发展,
 
       二是,制度与文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学主宰中国统治思想二千年,不能走向“民主,最关键原因是集权体制、思想专制、闭关自守造成儒家文化缺乏更新、升级,与集权家天下不相适应,不和谐。不符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法则,让儒学陷入目的与手段的分离困境而造成异化,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利用工具。
 
      也就是说,在集权家天下的环境下,想以儒家的“礼”“仁”“天人合一”来约束个人私欲的膨胀等人性恶的泛滥,愿望是好的 。但违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治理国家社会的最高准则,家天下的历朝历代统治者,主要关注是它的政权利益,所以有“宁予外夷不予家奴”之说。儒家往往被统治阶级、野心家为达到其目的所利用,要么尊孔,要么反孔。儒家思想往往成为奴化愚民教育,阻碍民主法治及科学的发展,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你会发现在民主的分权参与的体制下,孔子思想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发现对孔子思想争论成为不必要。
 
        在民主法治体制下,不可能出现秦始皇“焚书坑儒”,或出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防止把孔子和儒家思想当作一种工具,就像乾隆皇帝为了统治者利益和目的,面对孔子墓也屈膝下跪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有损帝王之威,勃然大怒把儒家亚圣孟子轰出孔庙、毛泽东“我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发动扬法批儒的运动……。
 
       在现代社会的民主法治体制下,孔子思想具有的社会和家庭和谐功能自然而然发扬光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产生新功能的能力。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的孔儒学思想都比中国大陆重,他们难道不发达、不和谐、不民主?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他们也没因为儒家文化存在而影响建立民主法治等现代文明体制。
 
        相反,儒家文化在民主法治体制下,发挥着社会和谐和家庭稳定的功能。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日本在3.11地震、海啸、核泄漏灾难面前,日本国民的沉稳冷静、社会秩序的有条不紊均给世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日本首相换了一个又一个,社会也不会出现动荡,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和社会秩序一点不乱。日本社会“和谐”程度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望尘莫及。
 
       任何学说和文化,要取其精而去其糟粕、学而知变通、化为今用,并不是一经发现就须熟读死记而成为教条。世界上不存在不讲求条件的永恒的真理。成功了的经验和语录,不分条件、情况、环境去套用,会成为教条或僵化,把事情搞砸。人世间的事物都是正反同在的。我们不仅要学而致用,更应学而“变”之,活学活用。刻舟求剑是行不通的,会走向僵化。
 
   在古代封建专制家天下,只有臣民与私民,没有公民。在现代社会,公民资格是与生俱来。“孔儒公民化”才更符合当代,更贴切于时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仁爱”与现在西方民主法治的公民文化“要爱人如己”、“博爱,宽容妥协”可以融合互通;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礼”是行为的规矩规范及程序。现代社会规章制度、法律和宪法也是行为的规矩规范及程序。你为何不能把“礼”看作是规章制度及法律,甚至提升到法治,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运作程序。判断“礼”的应用是否正确,其标准就是“和”。适当、适宜,和谐才是目的。
 
        今日孔儒学的危机犹如基督教在中世纪末年遭遇的危机,也要自我扬弃,从天赋君权到天赋人权的转变,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过渡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才重新成为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家园。否则,就自绝于现代社会了,遭到抛弃的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持经达变,孔子的儒学思想的道德形而上才能成为民主法治理论的基础。
 
        为什么,西方启蒙思想家用孔子思想理念来抨击欧洲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的思想专制,倡导民主和理性,提升公民素质。一百多年后,很多国人反过来用民主、反愚民奴化教育的口号反对孔子思想?值得国人好好深思!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条评论

  • 匿名
点击我更换图片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